简介

一个人的抗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做了过河的卒子——胡适(2/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正当胡适孤注一掷,准备充当过河卒子拼命向前时,突然接到了经济部长翁文灏连续发来的两封密电,说国内有一部分人鉴于实力难以持久,愿乘机与日本媾和。胡适忧心如焚,当即拟一长电,加急拍还。他根据自己原有的意图与新近观察的国际形势,斩钉截铁地指出:“和比战难百倍。六年之中,时时可和,但事至今日已不能和。六年中,主战是误国,不肯负责主和是误国,但今日屈服更是误国。”如此旗帜鲜明、措辞强硬的电文,令使馆工作人员大为惊骇,生怕大使“负责任太大”而不敢发出。在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紧要时刻,胡适一改昔日脸上谦谦温和的笑容,神色庄严地说:“这是我给翁咏霓的私电,不是使馆官电。”此电才得以发出。

3

在浩瀚的太平洋彼岸,胡适是最知名的中国人,是中国最杰出的学者。但此时美国朝野上下依然弥漫着浓烈的孤立主义气息,不愿为中国卷入战争。以学者的身份担任驻美大使,胡适完全没有政客的深沉和韬略,而是以诚实和公开的态度,赢得彼国的理解和信任。

“行万里路,讲百次演”,刚一上任,他就“不务正业”赴各地演讲,因为在他看来,无关战事的演讲比直接的宣传更为有效。

为争取美国的支持,胡适的宣传演讲,上至总统府,下至各大学、饭店、咖啡馆和酒吧,到处皆可看到他充满激情的忙碌身影。当时,国民政府给他三万美元的宣传费用,他将此款全部奉还并解释说:“我的演说就是足够的宣传,不需要任何宣传费用。”

12月4日,胡适在纽约哈摩尼俱乐部发表了题为《日本在中国之侵略战》的讲演。胡大使侃侃而谈:“中国决定继续其持久全面抗战的方针。因为抗战已经真正变成‘全面的’了,敌人已经被我们诱入内地了,在地理上和时间上,我们都站在有利的地位。”为让美国朝野各界了解、同情并支持中国抗战,他在讲演中援引了1777年冬天华盛顿统率美军在福奇山谷与殖民军鏖战的生动战例:当时士兵吃不饱,赤足在雪地上行军,冻疮流出来的脓血印在洁白的积雪上……经过四年的顽强奋斗,终于取得了最后胜利。他说,中国此时的处境正好比华盛顿军队当年在福奇山谷的处境。他呼吁美国人站出来,阻止武器和重要军需原料继续输入日本。渊博的学识,雄辩的口才,真挚的情感,胡适赢得了美国听众的共鸣。

讲演后,胡适与他的康奈尔大学同学荷洛德·雷格曼律师到一位朋友家吃宵夜。其时,雷格曼兼任中国驻美大使馆的法律顾问。他们同坐在一张小沙发上,胡适忽然站起来,说胸口疼痛,脸上汗如雨下。有人递过一杯白兰地,他一饮而尽。深夜,胡适睡下后,仍大汗淋漓。第二天早晨,他罕见地推辞了上午的约会。午饭后,他抱病出席了纽约中国文化协会的活动,发表题为《日本对中国的战争》的三十分钟讲演。回到旅馆,急请医生检查,又做了心电图,才发现心脏的一根血管受伤了,一时梗塞,凝结成一个小血块。这是非常危险的疾病,他立即被抬进了医院。医生说,或许是昨晚的那杯白兰地救了胡适的命。

胡适这一病,住了七十多天医院。远在国内的江冬秀心疼了。她请友人发电报劝丈夫辞职养病。胡适理解妻子的好意,但他不能半途而废,他在家信中开导妻子说:“我是为国家的事来的。吃点苦不要紧。我屡次对你说过,‘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国家是青山,青山倒了,我们的子子孙孙都得做奴隶了。”出院后,他继续全美演讲。渐渐地,美国百姓对中国战场,由最初的全无了解、漠不关心,渐渐转变为同情与支持。第三次当选总统的罗斯福,“胆子”似乎也大起来,他不顾孤立派的干扰,在国会咨文中毅然发出“以美国生产力甘心作民主国家的兵工厂”的豪语,而且还有“美国供应的战争物资不必付现偿还,留待将来战后抵还即可”的建议。两个月后,正式出台《租借法案》,拨款七十亿美元。

4

国际间没有永远的敌人,也不会有永远的朋友,永远的,或许只是利益,以及利弊权衡下的较量。

1941年9月,美日两国政府密谈中国与西南太平洋的局势,为了夹击胡适,日方居然派了两位高手——野村与来栖大使,参与谈判。胡适闻讯立即上阵应战,他向美国总统罗斯福和国务卿赫尔两位决策者展开攻势,防止他们在关键时刻做出有损于中国的举动。但美国为了自身利益,还是决定与日本妥协,无情地把中国抛弃。此时中国与日本血战已达四年,“苦撑待变”几乎达到极限,若无外力介入,后果实难预料。

美国与日本的妥协,无疑将中国推向崩溃的边缘。胡适坚决请求约见赫尔,赫尔才极不情愿地出示了临时妥协草案的美方定稿。胡适看罢,极为震怒,当场提出严正抗议。危急之中,胡适立即求见罗斯福总统,请求他出面阻止这一有害中国利益的方案,同时请求英国方面共同提出抗议。英国首相丘吉尔经过反复权衡,采纳了胡适的建议,致电罗斯福,明确反对美国在紧要转折关头与日本妥协的利己害华的做法。丘吉尔极富政治远见地指出:“中国如果崩溃,将大大增加英美的危机。”由于英国方面与胡适的强烈反对,美国高层才决定撤销与日本的妥协方案,从而使太平洋局势彻底翻盘。

美国人却因此而最终惹恼了日本人。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得手,美国人再也不能置身事外,终被拖进可怕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美国人参战了,胡适大使的任务也“圆满”完成了。加上“太上大使”宋子文出任外交部长后,处处牵制,胡适心灰意冷,萌生了去职之心。1942年8月15日,胡适收到了国民政府免去他驻美大使职务的电报,他斜靠在沙发上长长地嘘了一口气。当晚10时,他回电国民政府:“蒙中枢垂念衰病,解除职务,十分感激。”交卸完差事后,胡适提着自己的简单行李,黯然离开华盛顿官邸“双橡园”,结束了四年“过河卒子过洋来”的大使生涯。此后,他又来到纽约,过上大学教书与研究学问的寓公生活,一干就是四年。

1946年6月5日,一个炎热的夏日,胡适健步登上回国的客轮,在太平洋激荡的清风绿浪中,离开纽约回家了。在那天的日记中,他写道:“下午三点开船。此次留美国,凡八年八个月。别了,美国!别了,纽约!”

喜欢一个人的抗战请大家收藏:(m.jakxs.com)一个人的抗战就爱看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