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儿童自控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9~12个月,同孩子分享想法和情绪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9~12个月,同孩子分享想法和情绪

当孩子到了9个月大时,就能够分辨出别人是否接纳自己的情绪了。当然,在此之前,孩子也可以通过父母的表情、话语和语调来解读父母的情绪,但那时还不能意识到父母的哪些反应是针对自己情绪的反应。虽然之前也有和父母之间的情绪交流,但很难把它看作是真正意义上双方之间的交流。

不过,如果孩子能够意识到自己可以和他人分享想法和情绪,情况就会有所不同。到了这个阶段,孩子能够明确认识到父母是在解读自己的情绪,并做出反应。

如果是在过去,肚子饿了哭的话,爸爸妈妈会问:“是不是饿了才哭的呀?”孩子听到后,因为感觉到来自大人的关心而安心。但现在不但能听懂,还能回应大人,虽然还不会开口说“是”,却可以点头或发出声音以表示肯定;如果不饿,孩子就会摇摇头。仅仅靠这些技能,孩子和大人之间的双向交流,就已经完全没有问题了。

此外,这阶段的孩子还能领悟到,人或物体不会消失不见,他们将客观存在着。比如,他们知道妈妈可能会暂时离开身边,但过一会儿还会再次回到自己身边。

由于这个时期的孩子能够意识到有人会在旁边始终关注着自己的情绪,所以会感到安心和无比的亲昵。

孩子满12个月时,对父母的情绪和态度就能做出敏感的反应。比如,当妈妈对某个玩具表现出厌恶的表情时,孩子就会避开不玩它;反之,当妈妈对某个玩具做出喜欢的表情时,孩子也会喜欢该玩具。这种现象被称为“社会参照”,意思是根据社会性依据或信号,使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与之适应和改变。

通过这种双向情绪交流,孩子和父母的纽带感会更牢固。研究表明,情绪上形成了稳定纽带感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相比,前者即使和父母短暂分离了一段时间,也会在重逢时手舞足蹈地紧紧拥抱父母。形成了稳定纽带感的孩子,虽然在离开父母时会显得很伤心,但很快又会和别的养育者一起玩玩具,而父母回来时,则又会表现出很高兴的样子。

没有形成稳定纽带感的孩子离开妈妈时,会哭得很伤心,哄也哄不好。之后,孩子会继续表现得不安、焦虑,对周围环境也不感兴趣,不肯玩耍。当妈妈回来时,孩子并不热情,似抱非抱,表现得很漠然。但妈妈一旦要离开时,却又会表现出极度的不愿意,整体表现矛盾又模糊。

还有一类孩子,无论妈妈离开与否或回来与否,都无所谓,仍会自顾自地玩耍,这类孩子属于“亲昵感缺乏型”。这类孩子长大后上幼儿园或上学时,也会表现得我行我素,不肯与他人沟通,在同龄人之间或待人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如果不想让孩子在情绪上感到不安,那就要鼓励孩子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比如,当孩子正处于认生阶段,不肯离开父母,可是为了上班或出去办事,父母又不得不把孩子交给别人照看,这时就应该给孩子“没关系,可以放心”的暗示。

很多时候,有些父母由于忍受不了孩子的哭闹和纠缠会偷偷地溜出来,其实这种做法并不妥当。父母应该接纳孩子的情绪,让他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孩子已经能听懂大人的话了,所以要和孩子充分地进行交流与沟通,让孩子放心。即使孩子不能完全理解父母所说的话的意思,也应该温柔地劝说,让孩子从温暖的话语和充满关爱的举止中感受到信赖感,进而重新找回内心的安定。

喜欢儿童自控力请大家收藏:(m.jakxs.com)儿童自控力就爱看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