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五代:从围殴黄巢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1章 冯道(2/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这些赞誉是通过点点滴滴的小事得来的。

皇帝李嗣源虽然不通文墨,但是很明事理,还很喜欢纳谏,这对于一位君主来说是个很了不起的优点。

冯道成为端明殿学士之后,开始给李嗣源上课,把对方忽悠得一愣一愣的,很是做了一些了不起的事情。

这些了不起的事情都谈不上惊天动地,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皇帝的施政理念,为明宗一朝的善政打下了基础。

经过几年的善政,后唐国内连年丰收,朝廷也没什么大事,李嗣源总算松了一口气。

冯道不能让他松气,要不然跟李存勖一样搞出什么幺蛾子出来那就完蛋了,于是在旁边进言:

“臣下以前在太原的时候,曾经奉命到中山出差,路过井陉关,这个地方地势险要,臣下担心马匹失足,走得十分小心,所以安然无恙。过关之后走到了平坦大道上,心神放松,也就没那么小心了,反而让马匹给颠下马来。

这是件小事儿,但也能说明大道理,说通俗一点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现在天下丰收,但还不是放纵享乐的时候,希望陛下能够兢兢业业,更加小心谨慎才是。”

李嗣源没文化,这种先讲故事再摆道理的劝谏很合他的胃口,边听边连连点头,深以为然。

随后李嗣源这个好学生主动提问,向冯老师问道:

“如今天下丰收,百姓是否富足呢?”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你说不富足吧,这说明朝廷的治理有问题,变相地贬低了李嗣源的施政效果;你若说富足吧,这就有点违心了,有给明宗皇帝涂脂抹粉的嫌疑。

冯道的回答很有水平,他不正面回答,反而从侧面讲道理:

“粮食贵了,百姓就要挨饿;粮食便宜了,百姓换不来钱,也很受伤。臣下记得举子聂夷中有一首《伤田家诗》,是这样说的: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秋谷,医得眼下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遍照逃亡屋。’

陛下您可以想想,百姓不易,容不得一点折腾啊!”

李嗣源真是个好学生,找人把这首诗抄录下来,经常诵读,引以为戒。

有一次,李嗣源不知道从哪里搞来了一个玉杯,上面还写着一串字:传国宝万岁杯。

从古董行当的角度来看,这狗屁杯子肯定是个赝品,不知道是哪个缺德冒烟儿的玩意儿溜须拍马给送来的。

李嗣源还很高兴,把杯子拿给冯道看,意思是说怎么样,赶快夸我几句。

冯道看着李嗣源那张笑脸,根本提不起夸人的兴致来,于是运了一会子气,又开始打铃儿上课:

“这杯子是前朝的有形之宝,而作为帝王的您,有无形之宝。仁义就是帝王之宝,所以才会有‘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的说法。陛下呀,杯子有价,您的德行才是无价的呀。”

李嗣源把头点得跟小鸡啄米似的,实际上根本就没听懂冯道的意思,但又不好意思说听不懂,于是装出了一副恍然大明白的表情。

对于这个表情,冯道很满意,心满意足地走了。

对方前脚刚走,李嗣源立刻不耻下问,对身边的侍卫说:“他刚才说的是啥子意思,我咋听得云山雾罩的?”

这个侍卫很会提炼重点,一句话就把问题说清楚了:

“冯学士的意思是守住皇位要靠仁义,不能靠杯子!”

烤瓷,我咋就没琢磨明白呢,这话有道理啊,要好好记住。

从以上的这几个小故事来看,冯道这家伙很有一些做老学究的潜质,这应该是个不苟言笑的人。

实则不然,这家伙肚量很大,而且富有幽默细胞。

喜欢五代:从围殴黄巢开始请大家收藏:(m.jakxs.com)五代:从围殴黄巢开始就爱看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