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唐诗三百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章 卷一 五言古诗(1)(3/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2],魂返关塞黑[3]。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注释】

[1]吞声:心情悲痛却哭不出来。

[2]枫林青:指李白所在的地方。

[3]关塞黑:指杜甫所居住的地方。

【解析】

乾元元年(758年),李白被流放夜郎,到了第二年行至巫山被赦免,重回江陵。身处北方的杜甫只听闻好友流放,却不知已被赦免,日夜担忧思念好友,以致好友频频入梦,于是写下《梦李白二首》。两首诗按照时间顺序写就,从入梦前到梦中到梦醒。此为第一首,写的是初次梦见李白,流露出对其流放途中吉凶难卜的关切。

前四句以死别衬托生别,表现出李白音信全无在诗人心中造成的苦楚,也为故友入梦做下了铺垫。开篇营造了一种悲怆的气氛。接下来的六句诗人的情绪从喜转疑,由疑转成深深的忧虑。随着时间推移,诗人由于梦见友人而突然惊醒,看见一屋子清辉,眼前似乎还有好友的身影。情绪再起波澜,满心的忧虑在梦醒之后变成了叮咛:“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这表达的是诗人对李白命运的担忧。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解析】

这首诗主要写诗人对李白遭遇的深切同情,也是诗人多次梦见李白后的感叹。

开篇两句用比兴的手法引言,见浮云而思游子。接下来的四句,都从李白入梦的角度来解读诗人对李白的思念,也写出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随后四句写的是梦中片段,写李白不远万里魂入梦中与诗人的对白。再接下来的两句诗人写了梦中所见李白的举止,从神态、言语、举止三个方面来刻画李白的形象。最后引发对诗人造成的莫大触动,生前的遭遇如此,就算死后名垂千古、万世流芳又有何用?

王维(约701——761),字摩诘,祖籍山西祁县。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后官至尚书右丞,故后世亦称“王右丞”。中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潜心修佛,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亦号“诗佛”。王维精通音律、佛学,工于诗画,早期写过一些边塞诗歌,后多作山水田园诗,与孟浩然并称“王孟”。北宋文学家苏轼曾评其:“为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今存诗四百余首。

送綦毋潜[1]落第还乡

王维

圣代[2]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3],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注释】

[1]綦毋潜:字孝通,唐朝诗人。

[2]圣代:对当代的美称。

[3]浮桂棹:指乘船。

【解析】

从诗题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的好友綦毋潜参加科举落第还乡,心情必然十分懊丧。所以诗人作此诗,鼓励友人不要灰心丧气,落第不过是短暂的失意,要相信世上还有知音。如今政治清明,有才华的人一定会被朝廷委以重任的,表达了对友人落第的惋惜和劝勉。

送别

王维

下马饮君酒[1],问君何所之[2]?

君言不得意,归卧[3]南山陲[4]。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注释】

[1]饮君酒:即劝君喝酒。饮,使动用法,意为使某人饮。

[2]何所之:之何所的倒装,去到哪里。之,去、到。

[3]归卧:归隐,隐居。

[4]南山陲:终南山边。南山,终南山。陲,边陲。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第一句点题,第二句设问,三四句不仅交代了友人选择隐居的原因,也暗含朋友官场失意后不满的情绪,其中也夹杂了诗人的牢骚和不满——他借着朋友的际遇宣泄自己对现实的不满。最后两句以白云作结,含蓄地表达了他的清高志趣。

青溪

王维

言[1]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2]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3],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喜欢唐诗三百首请大家收藏:(m.jakxs.com)唐诗三百首就爱看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