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唐诗三百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章 卷四 七言乐府(1)(2/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3]先生柳:东晋文学家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归隐。因门前种有五棵杨柳,自号“五柳先生”,作有《五柳先生传》。

【解析】

全诗巧用典故,塑造了一个矢志不渝、报效国家的将士形象。全诗大致可分为三段,每十句为一段。第一部分写老将少年时的丰功伟绩以及惨遭弃用的不公平待遇。中间十句描写了老将被弃之后的清苦生活。最后十句为第三部分,写老将虽年老体迈,却仍存一腔爱国热血,希望能够为保卫国土而贡献一份力量。

桃源行

王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值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1],山开旷望旋[2]平陆。

遥看一处攒[3]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4],还从物外[5]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6]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7]。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更问神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注释】

[1]隈隩(wēi yù):曲折幽深的山坳河岸。

[2]旋:忽然。

[3]攒:簇聚。

[4]武陵源:相传在今湖南桃源西南,在晋代属武陵郡。

[5]物外:世外。

[6]栊(lóng):窗户。

[7]问都邑:打听原来的家乡情况。

【解析】

这首诗写于王维十九岁的时候,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相呼应,画面却比《桃花源记》更加生动优美,绚烂多彩。全诗笔力劲健,韵脚起伏,平仄相间,跳跃多姿。诗人通过描绘一幅幅形象的画面来开拓《桃花源记》的意境,在艺术上进行了再创造,苏东坡评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此诗尤甚。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嚱[1],危呼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2],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3]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猨猱[4]欲度愁攀缘。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5],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6]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7]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8],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非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注释】

[1]噫(yī)吁(xū)嚱(xī):蜀地方言。

[2]蚕丛、鱼凫(fú):传说为古代蜀国两位国王的名字。

[3]太白: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在长安以西,今陕西眉县、太白县一带。

[4]猨猱(náo):即猿猱,一种猴类,栖息于蜀山,最善攀援。

[5]扪(mén)参(shēn)历井:参、井分别为两个星宿名字。古天文学家将天宇中星宿分配到地上各个州国,名为“分野”,通过观察天象来占卜地上分野州国的吉凶。参星是蜀的分野,井星是秦的分野。扪:用手摸。历:经过。胁息:屏气不敢呼吸。

[6]巉(chán)岩:高大而险峻的山岩。

[7]子规:杜鹃鸟,叫声悲切,蜀地最多。

[8]喧豗(huī):水流的轰响声。

喜欢唐诗三百首请大家收藏:(m.jakxs.com)唐诗三百首就爱看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