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唐诗三百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0章 卷六 七言律诗(3)(2/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注释】

[1]凤尾香罗:指织有凤纹的轻薄罗布。

[2]碧文圆顶:指绘有青碧花纹的圆顶罗帐。

【解析】

第一首描写的是女主人公怀念心中所爱之人的场景。深夜之中孤枕难眠,只能依靠回忆当年两人相遇的情景聊以慰藉,抒发内心的渴望与惆怅。

第二首诗表现的是女主人不愿放弃,仍然坚定地追求爱情与幸福的态度。同第一首相比,第二首诗以女主人公的人生遭际为主体。

利州[1]南渡

温庭筠

澹然[2]空水带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注释】

[1]利州:在今四川广元市,南临嘉陵江,唐代为山南西道。

[2]澹然:水波闪动的样子。

【解析】

本诗描写诗人南渡利州时在渡口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首联总写渡口处的风景。颔联由远及近地描写渡口处的景致。颈联描写诗人过江时的情景。尾联引用范蠡泛舟五湖的典故,蕴含了一种淡泊遗世的归隐之志。

苏武[1]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2]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3]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释】

[1]苏武:汉武帝时奉命出使西域,被扣留多年,坚贞不屈,后被汉昭帝迎回。

[2]胡天:指代塞外的天。

[3]回日:即归国之日。

【解析】

首联“古”与“高”写出苏武祠的庄严肃穆,渲染出厚重的历史感。颔联追忆了苏武边塞牧羊的经历。颈联以苏武的视角描写其历经艰辛回到汉朝时的情形。尾联抒发了苏武对汉武帝的沉痛悼念之情。

薛逢,生卒年不详,字陶臣,蒲洲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会昌元年(841年)进士。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议论激切,屡忤权贵,故仕途颇不得意。《唐才子传》载薛逢“天资本高,学力亦赡,故不甚苦思,而自有豪逸之态。第长短皆率然而成,未免失浅露俗。盖亦当时所尚,非离群绝俗之诣也”。《全唐诗》收录其诗一卷。

宫词

薛逢

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

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

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袴宫人扫御床。

【解析】

本诗写法上有诸多出众之处。一是注重用典。比如“十二楼”“望仙楼”均指宫妃住处。本诗写法的另一特色表现在炼词精当,如“尽晓妆”之“尽”,表达所有后宫女子的心声。三是心理刻画纯熟细腻,将踯躅等待的心情融会于对周围景物的刻画以及对人物动作的描写之中。

秦韬玉,生卒年不详,字中明,一作仲明,京兆(今陕西西安)人,或云郃阳(今陕西合阳)人。少有辞藻,工歌吟,却累举不第。中和年间从僖宗幸蜀,故于中和二年(882年),特赐进士及第,编入春榜。时人戏为“巧宦”,后不知所终。秦韬玉著有《投知小录》三卷,已散佚,《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

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1]。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2],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释】

[1]俭梳妆:即奇异的装扮。

[2]压金线:指用金线绣花。“压”是刺绣的一种方法,这里就是刺绣的意思。

【解析】

此诗写一位女子因为生活贫穷困苦,无人为良媒而尚未出嫁,满怀苦闷与怨恨,为贫困人家女儿虽心灵手巧却难以得到幸福生活而愤懑不平。

乐府

独不见[1]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2]。

【注释】

[1]独不见:又作《古意》,是乐府《杂曲歌辞》的旧题,一般是托古咏今的拟古作品,内容多写离别及闺怨。

[2]流黄:指黄褐色的绢。

【解析】

这首诗是沈佺期的代表作之一,写的是一名少妇凄苦思念久戍边塞的丈夫。

首联羡慕燕鸟之聚,少妇将更增愁思。颔联实写相思的痛苦。颈联把愁情推入更加凄惨的境地。尾联的意思是:为什么要我一个人苦苦地思念,你却如把我忘记般不回一音?而我偏要为你赶制黄绢的征衣,托明月传递我的相思之意。

喜欢唐诗三百首请大家收藏:(m.jakxs.com)唐诗三百首就爱看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