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唐诗三百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章 卷七 五言绝句(1)(2/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王之涣(688——742),盛唐诗人,字季凌,并州(今山西太原)人。常常击剑悲歌,为人豪放不羁,尤其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常与高适、王昌龄吟诗唱和。当时,王之涣的诗多被制曲而歌,轰动一时,“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句已经成为千古绝唱以及后世人追求更高理想的座右铭。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解析】

全诗以开阔雄浑的意境,表现了诗人豪放的性格和广阔的胸襟,对于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以及积极奋进的精神。诗歌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论,前后自然融洽,和谐统一。写景为议论渲染了气势,埋下伏笔;议论使写景更加富有深意。

送灵澈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1]钟声晚。

荷[2]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注释】

[1]杳(yǎo)杳:深远的样子。

[2]荷(hè):背着。

【解析】

本诗为刘长卿山水诗的代表作,更是唐代山水诗中的名篇。诗中写的是暮色渐浓时分,灵澈上人要返回竹林寺,诗人与其作别的场景。

弹琴

刘长卿

泠泠[1]七弦上,静听松风[2]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注释】

[1]泠(línɡ)泠:清凉、凄清的样子。此处指清越动听的琴声。

[2]松风:琴曲中有《风入松》的调名。这里又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凄凉。【解析】

成语“古调不弹”现在常被用来形容过时的东西不再受人欢迎,渐渐被人忽略。这个成语就出自刘长卿这一首《弹琴》。但诗人的本意是借古人高雅的音乐不再受今人喜爱这一事实,表达他对世事流转、人心善变的不满,含有知音难寻、怀才不遇的无奈和落寞之感。

送上人

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解析】

从诗题当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上人,是对僧人的敬称。诗里所说的上人,就是指灵澈上人。全诗在诙谐中说理,言浅意深,言淡情浓,堪称一妙。

秋夜寄丘员外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解析】

诗人与丘丹(即丘员外)在苏州时交往甚密,后丘丹去临平山修道。这首诗表面是一首寄丘丹的怀人之作,实则是吟咏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李端(约743——782),字正己,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僧皎然。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中进士,官至杭州司马,后辞官归隐,长期生活在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

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才华卓越,常作表达避世思想的应酬诗,偶尔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亦有少量闺情诗。《全唐诗》收录其作品三卷,共二百六十一首。

听筝

李端

鸣筝金粟柱[1],素手玉房[2]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注释】

[1]金粟柱:指筝上安弦的轴,饰以金粟,故名。

[2]玉房:弹筝女子的住处。

【解析】

乍看题目,这当是一首吟咏筝曲的作品,但实质上是诗人对一位弹筝女子为博“周郎顾”而故意“误拂弦”的情态描写,是一首细腻婉约、耐人寻味的小诗。

王建,生卒年不详,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大历年间进士,曾任几任小官,晚年为陕州司马,有过从军塞上的经历。王建诗以乐府著称,从不同角度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其诗语言通俗明快,凝练精悍,与张籍并称“张王乐府”。《全唐诗》录其诗六卷。

新嫁娘

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1]姑[2]食性,先遣小姑[3]尝。

喜欢唐诗三百首请大家收藏:(m.jakxs.com)唐诗三百首就爱看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