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世子殿下你坑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84章 天禧二十九(2/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马三这些年一共就来了两次,一次是想让两个儿子去武备院求学,按理说这不是个事儿,但是他这种粗人对于这种学堂总有种莫名的崇敬,加上是王府办的,总觉得不来跟王爷说道说道心里不踏实。

第二次,就是这次出征的事儿,许是杨凌霄的信起了作用,马三这些年收敛了很多,名声也好了不少,他说他也老了,跟杨孝严不一样,马三没有太高的修为,除了胆子大不要命,没有别的优点。

但也正因为如此,他一旦上了年纪,就拼不动了,这些年他也发觉了,自己脾气变好了,没有那么凶戾了,可是这同样是他接受不了的。

接受不了又能如何?人总归是会老的,他如今唯一放不下心的就是两个儿子,他求杨凌霄让他带着两个儿子再上一次战场,他要最后为杨家再当一次先锋,同时也要亲自教教两个儿子打仗,不能留两个废物给辽东养着。

杨凌霄自然没法拒绝,于是此次,马家父子兵加上一个杨平,就算是承包了整个辽东的先锋大军,杨凌霄也大手一挥把半数骑兵与狼牙子都分配给了几人,中军后军加起来才留了六万人。

另外刚刚受封句高丽王的李宰政,真的举倾国之力,带精兵十万相助,所以辽东这边二十万大军以横扫之势一路推进,要与朝廷大军在阴山附近会师。

其实此次出征,大家伙心知肚明,最少有一半概率打不起来,各方面情报显示,匈奴从去年开始就在向西北收缩,大有退出草原的驱使,千百年来都是如此,游牧民族为何一直杀不尽赶不绝?就是因为这一个游字。

莫说五六十万大军了,纵使你起大军百万又如何?人家赶着牛羊带着帐篷,一路迁移一路走,等你撤军人家再回来,坚决不跟你硬碰硬。

除了少量因为各种愿意无法迁移的部落外,中原王朝每次对草原用兵,几乎都是绝对的劣势。

此次也不例外,虽然匈奴王那措木身死的消息已经传开,但是匈奴内乱的情况并没有出现,年幼的赤那措顺利继承了匈奴帝国的皇位,在呼衍上清的压力下,契丹与金帐都前来献上了忠诚。

只是今年出兵的时候,这两部也不知是故意拖延,还是距离的确太远,他们的军队迟迟未到,如今匈奴的底盘太大了,想要再次集结曾经那般的大军,赤那措的影响力与威信都远远不够。

如今左旗与柔然两部加上鞑靼,草原上四十万的匈奴精锐还是有的,只是拿这四十万精锐来跟大秦硬碰硬,那就脑子不太正常了。

谭正有预感,匈奴帝国的辉煌不会长久,这是自古以来的经验,哪怕那措木打下来的疆域无比辽阔,也注定会成为一滩幻影。

但是这些都不能阻止大秦的出兵,这一仗无论胜负,必须要打,无论那些留下的部落是什么老弱病残,一定要杀的一个不留,此次出征之前无论是朝廷还是辽东都明确的说了,无论老弱还是女人,每个人头都算是军功。

草原与中原的仇恨从来没有调和的可能,这种命令自然不能明着下达,否则以礼仪之邦自居的大秦如何自处?所以只能私下去说,对于赢夫和杨凌霄来说,只要不杀良冒功,就没有什么问题。

所以此次出征,双方要在阴山会师,然后一路横推至嘉关外,也就是杨凌霄第一次上战场的地方,这一路上御敌便打,不过有很大概率碰不到什么敌军,所以首要目标便是肃清草原。

在这之后,如果运气好的话,应该能跟追上迁移的匈奴主力,只要查明敌方位置,按照杨凌霄与赢夫的想法,无论如何也要追上去打一场。

这与杨凌霄之前的战略是相悖的,他最初的想法其实是率领少量精兵孤军深入,狼牙子与王府的谍子配合,掌握匈奴的动向并不难。

但是无论如何此次出征朝廷必须发力,而且朝廷也的确发力了,但是这样反而把战事拖入了目前这种局面,如此大规模的动作自然也无法逃过匈奴的眼睛,对方早在两月前就已经冒着风雪开始了迁移,此时鞑靼的军队应该也已经与赤那措和蓝蓝会师。

如果这次真的找不到对方的主力,那么第二方案就是进攻吐蕃,吐蕃王已经不止一次送来密信,向大秦朝廷求助,虽然这厮一向是个滚刀肉加墙头草,但是如果这次能够把吐蕃从匈奴手中夺过来,朝廷也有意重启吐蕃边尉都护府。

别看吐蕃地广人稀,但是那诺大的疆域摆在版图上可是好看的紧,这盛唐时期的荣光一直是士大夫们想要恢复的。

一旦再次收复吐蕃,那么大秦便已经可以从疆域上堪比人人歌颂的盛唐时期,这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块土地,而是代表着大秦走向巅峰的重要标志。

此时此刻整个大秦,只有一个人的心在滴血,那便是我们的秦桧老大人,朝廷此次不仅要负担皇上所带的那三十五万大军的粮草,更要负担三方会师后,辽东十万大军以及句高丽十万大军的粮草。

秦大人这些年为了大秦财政缩衣节食,什么时候见过这钱如流水一般往出花的情景,每天看着账本上的数字,每一两银子就像一把刀,一万两银子就是一万把刀,至今整个战事才刚刚开始,已经有十万把刀划过老头的心脏。

赢律作为大皇子,虽然尚且年幼,可是也要担起监国重任,虽然只是个名义上的,但是大部分时间人还是要在。

真正做决定的,自然是咱们的谭正谭大人,秦桧不止一次的向谭正哭诉,说皇上这钱花的太快了,快劝他回来吧。

谭正也只能苦笑着劝慰,秦大人年纪太大了,对这种上了年纪的老臣,谭正一项很是尊敬,更别提秦大人这些年操持国家财政属实不易。

其实谭正也理解秦桧,此次出征的花费的确太过庞大,按照预算来看,国库最多能撑四个月,然而赢夫下了死命令,无论如何也要保证最少撑六个月。

两个月,看似不多,可是那是三十五万大军啊,按照预算国库能撑四个月,可是那是预算,真花起来,那钱能顶三个月已经撑死了。

三个月的时间,的确什么都不够干的,最少也得两个半月,大军才能全部到达嘉关,到那时候才是真正花钱的时候。

户部的细致活谭正干不来,也只能稳住秦桧,要不然秦桧撂挑子不干了,难受的还是他,别看谭相天纵之才,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咱们这位谭相提起钱来,一样头疼。

喜欢世子殿下你坑我请大家收藏:(m.jakxs.com)世子殿下你坑我就爱看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