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大明文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23章 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变局(3/7)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林延潮看了孙承宗一眼,他现在也给自己来这一套。

林延潮缓缓道:“稚绳,你的意思是劝本辅出言,效仿当初令潞王就藩之事,也使福王就藩之国?”

“但是太子眼下境遇如何?圣明如天子难道不知吗?你说天子专宠于皇贵妃,但十几年前有一内臣名为史宾,以善书能诗文,知名于内廷,其人已已贵显,并着蟒袍侍御前已久。一日,文书房缺员,天子偶指史宾可补此缺,当时皇贵妃在旁力赞之。”

“结果天子震怒,笞史宾一百,并逐之南京,当时皇贵妃伏于殿外,跪了一夜才释天子之怒。而这史宾直到去年才召还回朝。由此事可知,你要本辅现在帮太子就是害了太子。”

孙承宗被斥,脸上不由青一阵白一阵。

一旁方从哲,李廷机都是眼观鼻鼻观心,不敢说话。

“师相,是学生错了。”孙承宗向林延潮道歉。

方从哲,李廷机对视一眼,以往孙承宗常与林延潮争辩,但自为林延潮回朝,却恭敬多了。

其实林延潮心知孙承宗说得有道理,这时候满朝官员心都在太子身上,林延潮身为首臣,在这个时候若不为太子说话,那么官员们必将矛头都对准他。

若林延潮从于清议舆论,势必上疏拉太子一把,但此举在天子眼底等于站队太子。

林延潮若不愿变法,可以站队太子,但若要握住权柄就必须顺从天子的意思。

众人离去后。

万历二十九年初,朝廷出了一件大事,工部都给事中王德完弹劾次辅林延潮。

果真如林延潮意料的那样,官员们将矛头对准了自己。

王德完说了几件事。

一件事是乾清宫重建后,天子自搬回此宫以后与皇后没有同住此宫,反而与郑贵妃日日住在启祥宫中。

皇后不仅一人独居乾清宫里,而且膳食服御都是减半,皇后因此抑郁成疾。

天子如此薄待皇后,首臣林延潮却不知规劝。

另一事,王德完言朝廷三大征用了近千万两白银,然后今皇太子及诸皇子册封、冠婚至今已用了九百多万两,冗费如此。林延潮在阁辅政,不知规劝,反而一意纵容天子。

其三事,林延潮为相虽有救时之名,然而刚愎自用,不能容人,如兵部尚书石星,文渊阁大学士沈一贯先后与之不和而去。

林延潮看了奏章简直无语,天子和皇后不住一起,关自己什么事,自己还能管皇帝家事。

至于给钱皇帝,他也无可奈何。要变法就必须皇帝支持,要支持就要给钱。张居正不还拿了五百万两交好李太后。

最后不能容人倒是真的。

林延潮记得这几点都是官员们当年批评张居正的,现在用到自己身上了。

但他知道王德完此疏一上,朝野上下骂声一片,但也有不少官员赞成。

眼下国事已有好转,虽不掩己救时之功,然大权独揽,令官员们想起当年张居正专政之患。

御史弹劾,按惯例即便林延潮身为宰相也要上疏辞官引避。

而这时候邹元标,赵南星,顾宪成于东林书院发声,请林延潮请天子废除矿税,以为规劝天子之用。

三君子虽没有直言林延潮不是,但在王德完弹劾林延潮后发声,其用意耐人寻味。

而这时沈鲤正好从归德抵至京师。

张居正为首辅时,为天子选了六位日讲官,当时分别是丁士美,何洛文、陈经邦、许国、申时行,王家屏。其中申时行是六位日讲官资历最浅的。

而沈鲤呢?

在天子为太子时,就作为潜邸讲官。

潜邸讲官与登基后讲官是大大不一样的。

因此连申时行的资历远不如沈鲤。

申时行为首辅时候,在六部尚书中唯独沈鲤是唯敢与申时行对着干的。当时众官员都以为沈鲤要入阁,但实际上却被申时行压了五年,最后告老还乡。

现在朱赓尚在路上,沈鲤负天下之望入阁,又当林延潮被王德完弹劾之时。

林延潮上疏天子请辞相位,天子不允并重责王德完,林延潮又上疏称病。

此事一出,朝野上下舆论纷纷。

沈鲤入阁之后一人主持大局,发现举步维艰,各部衙门不先往文渊阁奏事,却至林府私邸禀告林延潮后方才上奏。

沈鲤如此在阁一个月后,无可奈何不得不亲自林延潮府上。

沈鲤步入相府之中,却见‘病中’的林延潮正在池水观鱼。

他进京前,常听人说林延潮常于府中竹林池边与部阁大臣商议朝政,闲言之间即断军国大事。

但见林延潮头戴儒巾,身着襴衫,平静地于池边观鱼有等说不出的风流与从容,竹林鱼池儒生宰相,好似一副写意的山水画。

“东阁大学士沈鲤见过次辅!”沈鲤躬身行礼。

林延潮转过身来笑道:“不知沈公驾到有失远迎,还请恕罪!”

“不敢当,这一次沈某从入阁,多有仰仗次辅提携,来京之后未来得及登门道谢,实在是罪过。”

林延潮淡淡地笑着道:“沈公入阁乃金瓯覆名,林某岂敢当一个谢字,沈公请坐!”

二人于池边石凳上坐下,但见池边无数锦鲤游而复还,激起一阵阵涟漪。

林延潮看了一眼沈鲤,过去自己曾是他的属下,而今二人已平起平坐,甚至高他一头。

“此鱼养了一冬,如今转暖,这才放进池中,实不如去年活泼灵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文魁请大家收藏:(m.jakxs.com)大明文魁就爱看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