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超时空突击队之二战风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7章 3-13 实验一号 空中加油(2/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按理说,VX的初代产品是一种不易挥发的油状液体,在无风或微风的天气条件下,能在空气中保持几天到一个月的毒性。只是,欧阳倩在合成VX的时候专门给它加配了可以加速挥发和分解的东西,使用的时候用重型战斗机低空雾状喷洒,又有炸弹爆炸产生的气浪和高温作用,所以被投放于长崎的VX只持续了一晚上的时间就挥发分解殆尽,无论空气中还是土壤中找不到半点残渣残液。不过,要不是因为分解得快,两吨VX投放下去,长崎会只伤亡6万人?恐怕60万都不止!

西南军一次又一次惊世骇俗的行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陆相林铣十郎和海相大角岑生在天皇面前被首相冈田启介损得体无完肤,冈田首相指责军队不该怂恿天皇去参与中国西南特区和欧洲列强的领土纠纷,现如今,英法两国跟西南军已经没有实质性的交战,大日本帝国被英法毫不犹豫地出卖,日本不仅拿自己的热脸去贴了英国人的冷屁股,现在还在帮英国人擦屁股!

冈田启介认为,日本现在还没做好与中国发生全面战争的准备,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和平解决这场“武装冲突”,否则在和中国西南军的战争中消耗掉了过多的力量,就无力对付美国了。就这样认输,3个野战师团几乎损失殆尽,长门号战列舰重伤、多艘军舰被击沉,现在停火,那不等于吃了中国人的哑巴亏了吗?裕仁不甘心。

冈田首相顿时感觉自己在对牛弹琴,这都什么时候了,西南空军几十架轰炸机都轰炸日本本土了,这时候该想的应该是壮士断腕,而不是去计较吃没吃亏,老子在你裕仁面前这么一番口舌,白费了?!

不,没白费,几天之后,裕仁天皇算是清醒了些,指示冈田启介立即趁着中英法三国和谈的机会,与西南特区签订和约,赶紧停战。因为——青龙-1轰炸机已经飞到东京来了,而且这一次中国人又搞出了新花样——导弹!

空袭长崎的5天之后,西南空军106航空团又一次出动,虽然比不上空袭长崎的规模,,但是造成的损失却着实不小。

这一次,总共一个大队12架青龙-1轰炸机由3个中队15架朱雀-1战斗机护航,分成两拨,一个中队3架QL-1和5架ZQ-1满弹飞往东京,其它的9架QL-1和10架ZQ-1轰炸长崎北部的佐世保军港。

佐世保军港虽然规模比不上横须贺港,但也是日本海军的一个大型军港,前两天西南空军派出了几架ZQ-1战斗机携带航空照相机对佐世保军港进行了多方位航拍侦察,确认军港内停靠着两艘金刚级战列舰和3艘重巡洋舰,周围的防空区布置了上百门75mm高炮,该高炮最大射高9000米,水平最大射程10千米左右。32航空师师长刘超少将认为如果强行轰炸军港的话,出去的飞机可能一架都回不来。

刘超向军长高志航报告了情况,高志航本来已经放弃了轰炸佐世保的计划,但是两架从伊朗飞来的货运飞机挽救了这个轰炸计划。飞机上搭载了24枚特殊的炸弹,来自张海燕作为校董的休斯敦私立理工大学飞行动力实验室,设计者的名字叫——钱学森。

这根本就不是什么“炸弹”,而是货真价实的“控制导引飞行弹药”,简称——导弹,型号——实验1号。按照后世的分类来说,这种导弹应该属于无线电指令制导-空对地-巡航导弹,使用肼作燃料、四氧化二氮为氧化剂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全弹重495kg,战斗部是用250kg普通航弹改装的,导弹的飞行速度为0.8马赫(970km/h),最大射程8-10公里。

所谓的无线电指令制导,就是像玩电脑游戏一样,用一个操作杆前后左右地推拉来发出无线电指令,飞弹的导引头接收到指令之后,控制弹翼作出相应的动作修正飞行轨迹,直到命中目标。

钱学森原本考的是麻省理工的工学研究生,1个月之后从麻省理工转到了这个休斯敦私立理工大学,这所大学是张海燕投资3亿美元建造的,各种设施一应俱全,目的是为了网罗西方各国的科技人才(有什么机构是比大学更加吸引学者的呢),原计划中的校址在加州硅谷那一块,但是后来考虑到还需要招揽欧洲国家的人才,所以校址选择在了大西洋沿岸的休斯敦——后世美国的航天之城。

实验1号导弹,无论是火箭发动机还是控制系统都是钱学森设计的,气动布局由胡戈•容克斯的徒弟——林志宏设计,他们在休斯敦进行了数十次的飞行测试,解决了飞弹控制稳定性的问题,这才由空客集团的北美分公司试制了24枚,运到成都,找机会进行实战测试。

佐世保军港严密的防控网让东方云明决定动用实验1号空地导弹。9架QL-1轰炸机弹仓中都携带两枚导弹,大白天就出现在了佐世保港对空观察哨的视野里,顿时整个军港内防空警报大作,岸上和舰上所有高炮全部就位,炮口扬起指向天空,就等着西南军的轰炸机临近,它们就在天空中编织一道密集的防空火网。几十架九一式战斗机也开说做升空准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超时空突击队之二战风云请大家收藏:(m.jakxs.com)超时空突击队之二战风云就爱看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