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五代:从围殴黄巢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9章 后梁与诸侯(3/4)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但是王建作为开国之君,有点狠,没人敢治。

冯涓说我来!撸起袖子就上了。

冯涓也不是庸才,人家还是很讲究策略滴。他在王建生日的时候献上了一道颂词(与奏章相通,冯涓擅长的领域),这道颂词写得文采斐然,对王建的功德大加赞赏,还没有丝毫拍马屁的痕迹,很是了得。

王建被拍得很舒服,但是往下一看,颂词的下半部分却说到了民生疾苦,妙就妙在疾苦的原因并没有推倒王建身上,而且表达得很委婉、很顺畅、很自然,让人细思则有,略看则无。

王建不是傻子,他体会到了冯涓的想法,很是惭愧,向冯涓拜谢:“能有先生您这样的忠谏之士,寡人功业何忧!”

冯涓厉害了吧,韦庄也不甘示弱。

他在王建称帝之后被拜为宰相。

占了宰相的位子,就要做点子匡扶社稷的事儿。

当时大唐的公卿士大夫很多流落到蜀国,韦庄任用这些人打造出一整套治国理民的政治制度,这些典章制度有唐之遗风,又切合蜀国实际,一时间蜀内大治。

在做好内部治理的同时,韦庄主张息兵罢战,休养生息。

老韦把当时天下的大势看得很准,他知道乱世已来,生民的苦难才刚刚开始。这时候谁也没有一统天下的力量,自己也没有匡扶天下的能力,既然保不了天下黎民,那就退而求其次,保全蜀地一隅的百姓吧。

而保护百姓的最好办法就是把战火拒之门外。

为此韦庄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劝说野心勃勃的王建放弃对外扩张的念头。

老韦对王建说,朱温你打不过,李茂贞那个地方打下来也守不住,还不如不打,而且“兵家大事不可轻易而动”,好好关起门来过日子不好吗?

王建是个淘气的孩子,你不让他出门打人,他肯定要憋坏,为了不让这孩子憋坏,必须给他一个发泄的出口。

为了满足王建的野心,韦庄带头劝其称帝,因为韦庄知道,称帝不称帝的,只是个名头而已,而辖区安稳却是实实在在的实惠。

第二件,打破了朱温入侵蜀地的计划。

朱温有虎狼之心,对付这样的人就要秀肌肉。当时韦庄奉王建之命到汴州去向朱温修好,朱温随即派了一个名叫王殷的手下跟随韦庄到蜀地回访。其实就是来打探虚实的。

朱温的使者到了,王建就要摆酒迎接。酒席间王殷就说啦:“你们蜀地虽然兵多,但是缺少骑兵吧。”

王建不乐意了:“蜀地多山,骑兵发挥不了作用,但是我们也不缺,你等着,改天给你长长眼!”

随后韦庄召集了蜀地各州的兵马在星宿山集结,合计共有官马八千,私马四千,部队齐整,军威浩大。然后请王殷一起来阅兵,王殷吓了一跳,心想这么多马,比我们大梁的还多,不好惹啊不好惹。

这一番虚实探听下来,朱温算是打消了西侵的计划。

肌肉秀完了,还要打政治战。

当时昭宗皇帝遇弑,新帝李柷即位后派人到蜀地宣谕。

这个宣谕可能是来联络感情,让王建关键时候能够起兵去勤王的;也可能是朱温派来的人,来试探一下王建立场的。

这个事情不能不小心应对。

韦庄应对的方法很巧妙,他指派武定节度使王宗绾去告诉对方:

“蜀国数十万精锐都在枕戈待旦,日夜想着为先帝报仇,你还来宣谕什么?哪儿来回哪儿去!”

这样一来,既给李柷吃了一颗定心丸,也让朱温知道厉害。

意思是说你老朱别老想着试探我们,也别打蜀地的主意,你想做朋友的话,我们就牵手把歌唱;想打的话,我们蜀国的虎狼之师将打着为先帝报仇的名义去征讨你,就问你怕不怕。

朱温怕不怕我们不知道,反正双方自始至终没怎么打仗。一来是离得远,二来不得不说是韦庄的手段起了作用。

所以说蜀地多贤才,王建能够在四川站稳脚跟登基称帝,还是有很大的实力作支撑的。

王建称帝了,岐王李茂贞也想称帝,但他现在兵微将寡,地盘狭小,害怕称帝之后被人暴打,所以采取了一个瞒江过海的计策。

他虽然不对外称帝,但是对内皇宫也建了,百官也封了,妻子称皇后,下令称诏书,出行的仪仗和皇帝一样儿一样儿的,和称帝也差不多了。

所以说古人的智慧真是无穷,李茂贞偷偷享受了实惠,还不用背负乱臣贼子的骂名,更不怕周围的人惦记,真是一举多得。

当然,李茂贞不只有小聪明,也有几分真本事,说通俗一点:这个人还是有几把刷子的。

这几把刷子体现在理民和治军上。

李茂贞治军和理民只讲究一点,那就是“宽简”。

怎么来理解这个词呢?

宽,就是指政策比较宽松,没有苛政,让百姓休养生息,安居乐业。简,就是简单,不搞复杂的花架子,不折腾,不作,崇尚大道至简。

这和道家的思想有点像。

理念决定出路。李茂贞之所以可以发展起来,得益于他的宽简;之所以最后又被打压下去,也是因为这个宽简。

宽简得民心,所以可以迅速发展;宽简治军难以激发战斗力,所以遇到朱温“拔队斩”的梁兵就不行了。

有个小故事,可以让大家更加立体地了解李茂贞这个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五代:从围殴黄巢开始请大家收藏:(m.jakxs.com)五代:从围殴黄巢开始就爱看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